相关文章:
做好保险业的关键
2001、2012年巴菲特股东信:
1、理解所有可能导致保单形成损失的风险敞口。
2、保守地衡量风险敞口实际形成损失的概率以及可能的损失规模。
3、设定合理的保费,平均来看,要能覆盖潜在的损失成本和运营成本实现承保利润。不为规模扩张而扩张。(保险业是一个剩者为王的行业)
4、愿意在收取不了合适的保费时放弃保单。(这点是最重要的!)
5、前三条大部分公司能做到,第四条不及格。(很多公司愿意打价格战来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但最后却发现保费覆盖不了风险,虽然可能n年后才出险,但那时候保险公司的CEO可能已经不在公司了,但伯克希尔旗下的保险业务的最大股东只有一个:伯克希尔哈撒韦,所以伯克希尔可以从长期的角度去考虑其保险业务的运营,伯克希尔能够在保费覆盖不了风险时放弃获得保单,宁可丢掉市场份额也不会为放松承保原则而突破自己保守的底线,伯克希尔对扩大保险业务规模并不感兴趣,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增厚用于投资产生投资收益的保险浮存金,这应该是伯克希尔投资、运营保险业务最核心的冬季。2023年巴菲特建仓的安达保险年报也经常谈到保险公司保守经营的重要性,安达保险也是一家出色的保险上市公司,安达保险的CEO:艾文-格林伯格也是巴菲特的朋友)
巴菲特认为严格的承保纪律是竞争优势的关键!(这就像做价值投资一样,在承担低风险的前提下获得超过风险的补偿收益,即价值投资最核心的点:安全边际)
国民保险公司投资案例(1967年)
• 发展史:成立于1941年的国民保险公司位于奥马哈市(巴菲特家门口的生意)。在巴菲特当初创建自己的投资合伙企业时,国民保险公司的创始人瑞沃茨拒绝了5万美元投资巴菲特合伙制企业的机会。
• 主要业务:主要承保专项险,最初主要做出租车责任险。在1967年之前,公司已经逐步拓宽业务范围,几乎成为一家更加通用的火险和伤害险的经营者。
• 供给侧定价能力+风险控制能力:
-国民保险公司的创始原则是:对每一种合规的风险都有合适的费率(所有的费率都覆盖掉了风险),保险公司的核心永远都是做正确的评估,使承保利润落袋。
-在某种承保业务没有利润的情况下,国民保险公司绝不追求这种业务的收入(这个原则也和后来的伯克希尔后来经营的保险业务的原则是完全一致的)。这个原则也是国民保险公司管理良好的另一个核心要素。
• 投资机会的出现
-情绪变化:国民保险公司的创始人瑞沃茨的企业运作很成功,他似乎只在受挫于某事、处在特别沮丧之时,才有出售公司的念头,而且,这种念头大约一年也只有一次!1967年年初,通过一个共同的熟人,巴菲特了解到瑞沃茨正处于这种沮丧的情绪之中。
• 财务数据
-1967年,国民保险公司的已赚保费为1680万美元,净利润为160万美元。1968年(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子公司的第1年),国民保险公司的已赚保费增长到2000万美元(同比+20%),净利润增长到220万美元(同比+37.5%,该年份中投资收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投资评估
-价格便宜:基于公司160万美元的净利润计算,860万美元的购买价格对应的市盈率是5.4倍。
-基本面稳固:在1969年给合伙人的信里,巴菲特评述道,能创造接近20%的已用资金收益率(ROIC)的企业,意味着它可能内含某些结构性优势(即竞争优势)——这就使得相应的购买价格更有吸引力。
• 浮存金投资组合
-更为重要的是,只要看看公司的资产构成就会发现,在企业的利润之外,国民保险公司连同国民火灾与海洋险公司一共拥有价值超过2470万美元的债权投资组合,以及价值72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组合——因此,巴菲特还可以管理一个超过3000万美元的投资组合。
-这个价值超过他860万美元购买对价的3倍多
• 投资决策
-并于1967年3月支付了860万美元买下国民保险公司(以及国民火灾和海洋险公司——它的附属公司)。基于公司160万美元的净利润计算,860万美元的购买价格对应的市盈率是5.4倍。
• 投后管理
-在对国民保险公司(包括国民火灾与海洋险公司)的浮存金进行两年的组合投资后,它的投资组合价值从3200万美元上升到4200万美元。
• 总结
-这是巴菲特投资第一个投资的保险公司。巴菲特对国民保险公司的投资不属于烟蒂股投资,但也是一笔够买价格便宜的投资:
1.市盈率5.4倍买入
2.ROIC=20%
3.买入国民保险公司后可以得到其浮存金(可以用于投资)